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贵女甜妃:戏精王爷太粘人 > 第44章 掌管中馈

第44章 掌管中馈(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听到齐伯的话,顾太傅脸色变的十分难看,今日的家宴,顾清越不来参加也就罢了,竟然是跑去了赌坊赌钱,还让人家找上门来要赌债来。

“齐伯,大少爷一共欠了多少的赌债?”展氏柔声道。

“大夫人,一共是五万两银子。”齐伯面露为难道。

“什么?五万两银子?”二房的秦氏尖叫起来,这五万两的银子可不是小数目,这该死的顾清越竟然一次输掉这么多。

“太傅,大夫人,那赌坊的人说了,若是不把赌债交出来,就卸掉大少爷的一条手臂。”

“那就让赌坊的人打死他好了,我就当是没有生过这样的儿子。”顾太傅怒声道。

“太傅,不要啊,清越是咱们大房唯一的男丁,又是长子,您不能让人打残他啊。”冯氏哭诉道。

“真是晦气,本来今日是大家庆贺我娘亲有孕之喜的,却无端有这些糟心的事情。”顾云心一脸的不悦道。

“大小姐,怎么说,清越都是你大哥,你又怎么可以这样对他,难道就因为他是庶出吗?”冯氏哭哭啼啼道。

都已经这个时候了,冯氏还不忘诋毁顾云心几句,只见顾云心微微勾唇,却是没有说话,红菱微微挑了挑眉,露出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

“齐伯,去账房支取五万两银票,让那些人拿去,千万不能让他们伤了清越。”展氏淡淡道。

虽然这个冯氏平日里对自己也多有不敬,顾清越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但是,为了一家子的和谐,顾母在许多事情上都是包容的。

“不行,就让那赌坊的人卸掉他一条胳膊算了,省的到处惹是生非的,丢了顾家的脸。”顾老夫人怒声道。

“老夫人,你可不能这样啊,清越可是顾家大房唯一的男孙,将来还要继承顾家的一切,他若是残废了,那就不能有好的婚事,将来在仕途上也会受阻的呀。你瞧那皇五子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冯氏怒声道。

话音刚落,顾太傅抬手狠狠地打了冯氏一记耳光,“祸从口出,睿王殿下也是你可以随便置喙的吗?皇上对睿王如此宠爱,怎么会容忍有人取笑睿王,再说了,睿王受伤,那可是为了大周的百姓生活安宁,京都的百姓对睿王无不爱戴,你胡言乱语的,若是传扬出去,岂不是要顾家背负骂名吗?”

原本今日他是很高兴的,却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晦气的事情发生。对于顾清越的传言,他也是有所耳闻的,整日里与狐朋狗友的饮酒作乐。只是,近日来,那些传言更甚,如在饭馆茶楼调戏人家独身女子,甚至于还与别人争夺名妓大打出手。若不是忙于朝中的事务,他早就好好的管教这个儿子了。

“爹爹,祖母,就依娘亲说的,给赌坊的人钱,保大哥一个平安吧,这是为了咱们顾家的声誉着想,万一赌坊的那些人将大哥欠下巨资赌债的事情传扬出去,爹爹您的官声也是要受到影响的呀,再说了,娘亲现在怀着身孕,咱们也要为那未出生的孩子积福才是啊。”顾云心柔声道。

听顾云心这么说,顾老夫人微微点了点头,她虽然不喜欢这个孙子,可也要为顾家的名声着想,最主要的是,顾云心说了要为她娘亲腹中的孩子积福。

仔细想了想,顾老夫人无奈的挥了挥手道:“那就去账房取银票给那些赌坊的人吧,从今日起,冯氏的月例银子减半,顾清越的月例银子全扣掉,什么时候补齐了这五万两银子的亏空,什么时候再回复。”

“是,老夫人。”齐伯拱手退了出去道。

虽然现在府上主持中馈的是顾展氏,但若是顾老夫人的意思,也是不会有人敢违逆的。冯氏本想再说些什么,可是看到顾太傅沉着脸,便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只要她的儿子能够平安,那她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赌坊的人拿了银票,顾清越自然是无事了,当他迈步走进大厅,看到众人都围坐在桌前吃饭,随即找了个位置,看看坐下拿起桌上的筷子吃了一口,“这饭菜真是不如白云居,改天啊,我请客,咱们去白云居尝尝他们的罾蹦鲤鱼。”

“起来,这里哪里有你的位置,给我滚到家祠去闭门思过,每日只可以吃两餐,一个馒头一碗水,其他的一律不许他吃。”顾太傅怒声道。

顾清越刚想说些什么,冯氏用眼神制止了他的行为,幸好只是在家祠里闭门思过,看来,顾太傅还是很在乎他的这个儿子的。

只是,以前顾太傅还会估计顾清越是他唯一的儿子,可如今,这顾展氏也刚刚怀了身孕,这万一是个儿子,那顾家的一切就都不是顾清越一个人的了。

自从顾展氏怀孕之后,府中的许多事情,自然是无法打理的。因此,负责主持府中中馈的人选,就成为了大家争议的话题。

原本顾太傅是想着让顾老夫人先接手管理的,而且老夫人年轻的时候就掌管府上的事情,现在接手,也算是得心应手的,但是顾老夫人却是不愿插手。二房的秦氏见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便去了福熙堂缠着顾老夫人,希望可以将这掌管府上中馈的事情交给她。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我岳父是李世民混在洪武当咸鱼堡宗别闹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宋时从梦华录开始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