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带着仓库到大宋 > 第135章 早有准备

第135章 早有准备(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直到那两人如滚地葫芦般摔出治安所大门,外头围观人等方才看明白里头到底出了什么变故,居然是一名身量高胖的黑脸和尚动的手。而此时,他已再度冲到了另一名家奴跟前,在其还没做出下一步反应时,已轰出拳头,正中对方胸口,把人打得立翻而倒。

其他韩家家奴这时方才回过神来,高声叫骂后,便已摆开架势,抡起手中棍子就往这僧人的身上打去。出人意料的是,这僧人竟不闪不避,迎面再次冲来,哈哈大笑间虽挨了数棍,可他那对势大力沉的拳头却已接连打中几人。与他挨了棍子连身子都不动下相反的是,那几个中拳的家伙却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惨叫便已如虾子般弯腰倒下,再起不得身。

本来自持身份不愿以多欺少的韩家教头韩勇见状顿时大怒,当即就飞身扑上,在灵巧地闪过一拳的同时,手中棍如蛟龙出海,直接就刺在那僧人的肩头,竟顶得他脚步一错,终于是朝后退了半步。

“哈哈,这才有些意思了!”不想那僧人不但没有心生怯意反倒朗声而笑,同时再度蹂身扑上,又是一拳迎面轰来。只这一拳带起的劲风已让韩勇刮面生疼,他不敢硬接,只能再度侧身让过,可还没等他出棍呢,对方却又一脚蹴出,直取他的下腹处。

好在韩勇的反应尚算迅速,赶紧将攻势化守,横棍就在自己的小腹处一拦,啪地一下正好架住了这一脚,但觉一股大力猛然袭来,竟带得他身子不受控制地往后踉跄退去,也让他的心跟着猛地一沉,眼前的胖大和尚远比自己要厉害得多,就是府中总教头出面都未必能讨得便宜啊。

眼看对方还欲扑上,他赶紧往后跳开一步,口中大声喝道:“你是什么人?一个出家人为何会在此与我们为敌?你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洒家鲁智深,是受了孙三郎之托帮他看顾住这儿的。你们想把人劫走便须问过洒家这对拳头答不答应才行。”和尚这才停下前扑的架势,如山岳般挡在众人跟前,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那些韩家家奴早被鲁智深一拳一脚就能把人打翻不起的手段吓得慌了神,此时早退到了大门边上,现在见到自家的倚仗韩教头都不是其对手,心里更是打起鼓来,再不敢上前。

韩勇听得这话更感头疼,只能搬出韩家的名头来吓人了:“兀那和尚你可想清楚了,这是我魏国公府与这里的官差之间的事情,你若再作阻拦,那就是想与我魏国公府为敌了,可没好果子吃。”

“你们官府里的那套东西对洒家根本没用,洒家只知道已经答应了三郎守在这儿,就不会让你们轻易进来。还有,要打你就上前来,费这么多话做甚?”鲁智深满脸不耐地说着,又猛然向前踏进一步,竟唬得那些韩家家奴再度后退,有一人不防后脚跟绊在高高的门槛上,顿时狼狈地摔倒在地。

鲁智深见此又是高声大笑起来,与此同时,外头的围观者们也都哄笑出声,他们是真没想到之前看似强势无比的韩家人等竟会如此不堪一击,还丑态百出。

那名青年见此也略微一笑:“这叫鲁智深的僧人确实不俗,贾平,你与他比如何?”

那个叫贾平的汉子苦笑摇头:“这僧人天生神力可不是小的能比的,而且他刚才动手还留了力气,不然这些人都得断了筋骨。想不到这位孙都头居然还能找来如此帮手,怪不得他敢在此时离开治安所了。”

“是啊,看来这个孙途不但有胆子有担当,还颇有头脑,我倒真想见见他了。”青年说着已转身往马车那里走去:“这里已经不可能再有变数,咱们再去开封府衙那里看看。”

他们是走了,可治安所内的事情还远未结束呢,韩勇眼看拿不下鲁智深,便把主意打到了一直退避在旁的沈良等人身上:“你等竟敢与这贼和尚联手,可知道得罪我魏国公府的下场吗?”

沈良明显缩了下身子,但随后便抱拳道:“我等不过是奉命当差而已,既然孙都头临走时让我们配合鲁大师在此守着,我们只能遵令行事。”有他这句话,其他那些差役胸膛也挺直了些,不再如之前般畏缩。

“三郎倒是有些手段,居然已把这些手下给调教得颇为听话了。”鲁智深心里想着,眼中却透着跃跃欲试的光芒,似乎很期待对方能再过来与他战上几合。只是他越是如此,韩勇等人就越不敢上前,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僧人太浑根本说不通理,真动起手来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这便是鲁智深高明的地方了,他其实也知道不好真伤到了韩家这些人,毕竟打狗也得看主人哪,所以能不动手最好不过。刚才他已先声夺人,现在又摆出一副无所顾忌的样子,自然就能震住面前众人了。别看他长了一副粗豪模样,却是粗中有细,心里跟明镜似的。

“好好好……我看你们能猖狂到什么时候!”打又打不过,吓又吓不住,这时的韩勇除了放句狠话带人退出治安所外已没有其他选择。而沈良等人在看到这一结果后,也各自松了口气,他们是真怕这些人不管不顾地再冲杀过来啊。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开局被始皇问斩怎么办?我岳父是李世民混在洪武当咸鱼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诸天大明联盟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干宋谍影凌云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
返回顶部